目的地搜索
利用AI对库欣病患者的神经病灶进行自动筛查与识别
2024-12-16 14:00  

基于当前项目技术深化与项目负责人的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健康被试人格特质的脑网络与神经结构基础。

本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损失框架下的跨期选择问题,即个体在面对立即小额损失与延迟大额损失时的决策心理及其神经基础。本研究则填补了损失情境下跨期选择机制的空白,探索了个体在损失情境下的决策策略、心理加工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具体方法包括:通过独立操控立即损失量与延迟损失量两个变量,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损失情境,以观察个体在不同损失条件下的决策行为;采用分层贝叶斯漂移扩散模型(DDM)对决策过程进行建模,量化冲动性决策的行为特征,如漂移率等,从而精确分析决策过程中的信息累积与阈值判断。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记录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大脑活动,特别是前额叶皮层(DLPFC和DMPFC)的激活情况,这些区域与价值计算和决策制定密切相关;将DDM模型参数与神经影像学数据相结合,探索决策过程中的神经机制,揭示价值计算脑区激活与冲动性之间的关系;运用最新技术,分析不同个体在相似损失情境下大脑活动模式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一步揭示冲动性决策背后的神经回路与功能连接模式。

创新点在于:首次将跨期选择研究的焦点从传统的收益领域扩展到损失领域,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综合运用计算模型(DDM)与神经影像学技术(fMRI),从行为和神经两个层面深入剖析损失情境下的跨期选择机制;揭示了立即损失与延迟损失选项价值计算脑区(DLPFC和DMPFC)的激活情况对个体决策偏好的影响,以及这些激活差异如何预测个体的冲动性大小;通过IS-RSA分析,揭示了具有相似冲动性水平的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神经模式,为冲动性的复杂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实践推广应用效果显著。研究成果不仅拓展了跨期选择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探索冲动性的复杂本质提供全新的可能性,也为库欣病患者的异常神经机制提供更加坚实的对比基础,从而推动治疗策略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还为冲动控制障碍、等临床问题的干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总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