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国家治理分中心以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为依托,专注大数据在国家治理、安全、社会管理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一个从理论研究到技术应用再到实践转化的完整研究链条。在国家治理方面,利用数字民主治理实验室进行舆情监测和民意分析,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建立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体系。在国家安全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数字技术系统。在社会治理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包括政策仿真评估和企业画像分析,帮助地方政府精准匹配政策。在技术应用方面,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建立全域覆盖的平台,增强风险防控和问题处置能力。
中心整合交叉学科资源,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关键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产生既科学又实用的研究成果。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建立了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使前沿研究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政策制定和治理实践,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智慧支持。
科研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为国家治理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这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分中心专注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整合多学科知识,旨在引领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加强数字政治学基础,训练智能模型,提升国家机关治理效能。分中心以现代化治理研究为主导,服务科学、民主、法治治理,致力于科研、理论创新、政策建议、舆论引导、决策支持和国际交流,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专业、客观、建设性的智力支持,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规划民主治理、国家安全、社会治理和技术支持方向。
1.大数据国家治理
本方向旨在通过强化大数据国家治理研究,占据学术前沿,并通过数字民主治理实验室推动自主创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计划包括建设数字治理实验室,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了解民情、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转化为党的工作目标,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面发展。以数字政治学为基础,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核心工作。建设数字民主治理实验室,实时监测网络民意,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城市、民主协商、立法联系点等领域的研究,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引领治理创新。
2.大数据国家安全
本方向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加强大数据国家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占领学术前沿,通过数字国家安全实验室为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计划建设好数字国家安全实验室,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占领国家安全前沿,为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智力支持。致力于夯实国家安全的学科基础,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国家安全各领域,建设数字国家安全实验室,在政治安全、城市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外交安全等领域为国家安全提供智力支持。
3.大数据社会治理
本方向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加强心理健康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占领学术前沿,通过数字社会治理实验室为优化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未来计划建设好数字社会治理实验室,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尤其是在社会心理、意识形态、舆情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致力于夯实社会治理的学科基础,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社会治理各领域,建设数字社会治理实验室,在社会心理、意识形态、舆情治理、社区建设等方面为国家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4.大数据技术运用
本方向的建设目标是帮助民主治理、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等建设相应的国家治理实验室,并与其他各小组一起完成大数据采集、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相关工作。主要的成果在于建设数字实验室,并与国家治理相关学科无缝衔接。建设大数据国家治理实验中心,为民主治理、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方向的研究提供数据和处理的支持,以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研究团队
1.首席专家
佟德志,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政治学理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国家一流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负责人。先后在北京大学、耶鲁大学学习,兼任天津市政协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等职。
2.核心科研团队
核心科研团队由首席专家、各方向负责人、专职及兼职教授及青年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包括:清华大学孟天广教授,北京大学黄璜教授,天津大学李磊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臧雷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高奇琦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王曰芬、刘冰、刘训练、高景柱、张三南、毕宏音、任梅、陈桂生、杜孝珍、高文胜、褚尔康等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漆程成、张朝霞等。
制度建设
在管理体制方面,出台《交叉研究中心协同管理制度》,依托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构建起全方位的统筹管理机制,对数字治理实验室集群进行系统性整合与优化。依据评估结果实现跨学院资源的动态调配,打破学科壁垒与资源分散的局面,提升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深化国家治理研究与服务。
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出台《数字治理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阶段,开设交叉学科方向微专业课程,硕博阶段,实施导师矩阵制,汇聚多学科导师团队,并嵌入实战课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建立“学术-实践”双轨考核制度,设立成果转化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本硕博分层培养与多元课程教学,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数字治理人才。
在科研组织模式方面,出台《智慧治理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全力打造“问题导向型”生态,聚焦智慧治理核心领域,设立专项攻关基金,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以项目驱动科研创新,凭借优质项目吸引高端人才汇聚,形成创新合力,推动智慧治理领域研究实现重大突破,产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