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交叉中心 >> 人才培养 >> 正文
欢迎报考天津师范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实验班!
2025-09-22 11:3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学科交叉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科交叉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交叉融合科研育人体系,学校于20252月成立了“天津师范大学学科交叉中心”。中心围绕有组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完善人员联聘、学生联培、成果互认、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等管理机制,打造了“学科交叉揭榜挂帅专项”“项目制研究生交叉培养实验班”“学科交叉院长沙龙”等创新载体,力争产出一批服务“四个面向”的重大标志性成果,造就一批堪当时代大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成长为学校“创新发展策源地”“优势学科新的生长点”。

为探索推广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支撑、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背景、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先行区,学校开设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创新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结合分中心研究方向和特点设置招生方向、初试科目要求及复试内容。招生形式包括推免和统考,推免包括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校为实验班单列推免和统考招生指标。实验班2026年招生方向包括智能治理、智能心理评估与促进、计算心理语言学、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教育人工智能、智能分子科学、纳米生物材料与技术。

“智能治理”为政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交叉融合方向而来的交叉新型学科,侧重智能算法在政府治理、舆情分析、政策仿真中的应用。

“智能心理评估与促进”是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形成的新领域,侧重运用智能算法、大数据技术实现个体心理状态精准评估、个性化干预与心理健康促进。

“计算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侧重运用计算模型与大数据技术,量化分析语言产生与理解的心理过程,揭示人类认知机制

“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是认知科学、心理学与人机交互的交叉领域,侧重通过构建自适应人机系统来增强人类认知效能,优化用户体验与绩效。

“教育人工智能”是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等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型交叉学科,侧重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师生发展、教育诊断与治理等方面的应用。

“智能分子科学”为化学、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等方向交叉融合而来的前沿交叉学科,聚焦于利用智能算法与机器人技术驱动新分子的设计、发现与合成。

“纳米生物材料与技术”为纳米科技、材料学与生物医学等方向交叉融合而来的新兴交叉学科,致力于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纳米材料,用于疾病诊断、治疗与再生医学。

各方向所属一级学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等信息,详见《天津师范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各方向接收推免生(含直博生)工作安排见《天津师范大学学科交叉中心2026年推免生(含直博生)接收工作实施细则》

实验班实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导师组由交叉学科所涉及一级学科组建,成员不少于3人,第一导师应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编制具有鲜明学科交叉融合特征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交叉复合型公共课或专业课。建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培育新的交叉学科创造条件。结合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科学设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突出考察学术成果的交叉特性、原创贡献及应用效果。学校为实验班单列研究生评奖评优指标。

中心统筹负责实验班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质量保障、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评奖评优等工作,依据实验班培养质量与成效,对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和建设性社会影响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团队进行重点支持。

欢迎有志于学科交叉研究的优秀学子报考天津师范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实验班!


咨询方式:

电话:022-23765133(工作日8:00-17:00

邮箱:sunlin@tjnu.edu.cn

官网:https://yjsy.tjnu.edu.cn/xkjczx/zxgk.htm

微信公众号:天津师范大学学科交叉中心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