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676中外美术史
适用专业:艺术学 美术与书法
一、考试要求
中外美术史考试主要考查目的在于评估学生对本科目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一,考察对中外美术发展历程中重要流派、艺术家及作品的理解记忆。其二,检验学生分析美术作品风格、形式、内涵等的能力。其三,考查跨文化比较能力,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的独特发展路径。其四,检验学生批判性思维,对美术价值的认知和美术文化素养。
二、考试形式
(一)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作品分析、简答题、论述题。
(二)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满分150分。
(五)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40分),共8题;
2.作品分析(20分),共2题;
3.简答题(40 分),共4题;
4.论述题(50 分),共2 题;
三、考试内容
(一) 知识掌握与整合
考察学生对中外美术史基本知识点,如重要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记忆。强调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整合,使学生理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例如,让学生明白从原始美术到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美术等西方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中国古代美术从先秦到明清的演变历程,形成完整的美术史知识体系。
(二)分析能力培养
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包括对作品的形式(如构图、色彩、线条等)、内容(主题、故事性等)进行分析。例如,在面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时,能够分析其透视法的运用、人物造型的写实性等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异同。如比较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包括色彩运用、装饰性、题材选择等方面的差异。
(三)批判性思维塑造
考查学生对美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思考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否具有时代性和文化局限性,像传统中国绘画以笔墨情趣为重要评判标准,而在当代艺术中观念性可能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让学生能够对美术史研究中的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对于某些艺术流派的起源和发展,不同学者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进行辨析。
(四)考查跨文化理解
考查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的独特发展路径。通过对比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检验学生对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等因素对美术创作影响的理解。例如,中国的佛教艺术受宗教文化影响深远,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与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紧密相连。检验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美术交流与相互影响的跨文化视野。
(五)应用能力考察
检验学生能否将美术史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在艺术鉴赏、艺术创作或艺术教育等领域,运用所学的中外美术史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在艺术创作中借鉴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进行创新。考察学生对美术史知识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理解和诠释能力。
(六)学术研究能力考查
考察学生在学术写作方面的能力,如撰写关于某个美术史专题的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遵循学术规范,提出研究问题、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
四、参考书目
[1]《中国美术史教程》,主编:薄松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西方美术史教程》,主编:李春,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3]《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主编:俞剑华,人民美术出版社。
[4]《美的历程》,主编:李泽厚,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5]《绘画迹象论》,主编:钟孺乾,人民美术出版社。
[6]《美学导论》,主编:张法,人民大学出版社。